「世界報」報導,歐洲國家領袖如梅克爾等,已經決定積極對抗金融市場玩家,金融市場管理局(AMF)主席朱耶也承諾要「處罰這些不乖的人」。問題是,這些人無從掌握。
什麼是投機?「投機的原則很簡單:預測市場變化,然後行動。具體來說,一名商人購買商品,不是出於需要,而是因為之後他認為自己能夠從市場價格的上揚或下降中獲利。」
「這一套機制變得很危險,當它牽涉的不再是商品,而是其衍生產品,這裡面沒有任何實質經濟的基礎。希臘的情況就是這樣。當評級機構調降希臘評等,傳統的投資者單位,如信託基金(sicav),養老基金,合作社(mutuelle),在購買政府債券時就不得不投保,以保障違約情況出現。這叫作「信用違約交換」(CDS):違約的風險愈高,保險的價格也愈高。」
「投機者依據預測的風險程度,大量買進或賣出CDS,市場被嚴重擾亂。價格不斷下拉:預測,甚至謠言,變成唯一決定的基礎。這種行為可稱作「投機性攻擊」。」
那麼,歐洲所指的「投機客」,具體指的究竟是誰?信評基構(穆迪,標準普爾,惠譽)助長了投機環境,譬如,標準普爾刻意在市場結束前十五分鐘調降希臘主權信用評等,造成市場恐慌。市場恐慌,變得神經過敏,於是一點風吹草動都能風聲鶴慄,這就形成散播謠言的天堂。
「對沖基金」(hedge funds)造成美國二級房貸危機,二級房貸又釀成全球金融危機。「這些對沖基金不處理現金。它們只處理債務以及衍生性產品,走一條短期性又富侵略性的邏輯;他們只做投機。這些對沖基的數量大約有一萬,通常位於避稅天堂,管理一兆五千億到兩兆美元的資本。」
歐洲準備研擬法案迫使對沖基金遵遁一定規範,法案目前已在協商中。只是,「揭露和懲處這些人幾乎不可能」。AMF主席僅管放狠話,甚至語帶威脅,但卻不知道敵人在哪。錢依舊不斷在世界各地、在倫敦、在巴黎、在柏林的銀行間流竄。
另外,投資銀行例如高盛(Goldman Sachs)發明異常複雜的金融商品,也是造成市場失控的元兇。高盛對希臘債務的「化妝」,以及對次級抵押貸款「背書」、販賣,都可能構成詐欺罪。
歐盟已允諾希臘三年的紓困計劃,法國也凍結了未來三年的政府預算成長。縮衣節食的時代,即使這類的政策宣示,都可能給投機客一個順勢獵殺的機會。
見世界報: La spéculation, ennemi insaisissable de l'Europe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