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5月12日

二十世紀經典

新的「龐畢度中心」11日在梅茲(Metz)落成了,二十世紀的藝術作品也順勢搭上新聞列車。「費加洛報」舉辦「二十世紀經典作品」網路票選活動,在造形藝術,建築,文學領域分別提名十部作品。原本只是副刊裡類似「你最喜歡哪部電影?」的活動,卻引發網友熱烈的參與和討論。投票結果,法國人選出了「經典藝術家」:畢卡索,高第,瑟林。

「時間」或許是認定何謂「經典」最好的方法。二十世紀才過了十年,時間之流也才剛準備進行淘洗,大家則早已耐不住性子,伸長脖子想一探誰能奪冠。「經典,是作品不用出聲卻能抓住你,經典超越已知的評量指標,經典創造自己的語言」,這是格勒諾柏美術館館長的看法。
費加洛報在每個領域提名十個作品,我們不知遴選過程為何,總之,在這份「帶有法國特色」的名單裡,許多人還是認為漏掉了賈柯梅堤(Giacometti),盧西安.弗洛伊德(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的孫子),孟克(Munch),康定斯基等。

二十世紀的經典造形藝術

第一名:亞維農的少女(畢卡索)
第二名:舞蹈(馬蒂斯)
其他獲提名的包括安迪瓦荷的「金色夢露」,羅馬尼亞藝術家康士坦丁.布蘭庫什(Constantin Brancusi)的「無窮之柱」,培根的「繪畫」(Painting),蒙德里安「有紅色的作品二號」,美國藝術家紐曼(Barnett Newman)的「破碎的方尖碑」等等。
費加洛的圖片

二十世紀的經典建築

第一名:聖家堂(高第)
第二名:雪梨歌劇院(卓恩.烏特榮)
第三名:古根漢美術館(法蘭克.蓋瑞)

「人們在評量建築時,美感仍是首要考量」,記者如此歸納。其他入選作品包括紐約市的「克萊斯勒大廈」,巴西首都「巴西利亞」,一個付諸實現了的烏托邦都市計劃(參閱);美國建築師萊特(Frank Llyod Wright)設計在賓州的房子「水瀑」,科比意的隆香禮拜堂,北京鳥巢體育館,以及票數不高,但顯然是費加洛主編最愛的巴黎「龐畢度中心」。
費加洛的圖片

二十世紀的經典文學作品

第一名:瑟林(Céline)的「深夜的旅行」(Voyage au bout de la nuit)
第二名:普魯斯特(Proust)「追憶逝水年華」(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)
第三名:索忍尼辛(Solzhenitsyn)的「古拉格群島」

前兩名的得票率相當接近,相差不到一個百分點,也都明顯高於其他作品。第三名的索忍尼辛,曾在戒嚴時代來過台灣,並造成極大轟動。當時島上還瀰漫著濃厚的反共氣氛,政府和民眾充滿熱忱地迎接作家,必定在他心裡留下深刻的印象,這段插曲甚至成為作家回憶錄中的一章。
其他入選者有馬奎斯的「百年孤寂」,亞伯科恩的「主人的愛奴」(Belle du Seigneur),海明威的首部小說「太陽照常升起」,喬伊斯的「尤利西斯」(只獲得4.45%支持),福克納的「聲音與憤怒」(The Sound and the Fury), 奧地利作家穆希爾(Robert Musil)的「一無是處的人」(L'Homme sans qualité)。
費加洛的圖片

瑟林的「深夜的旅行」我沒有讀過,只知這個人生前因發表反猶言論而備受爭議,許多本小說被禁,至今不知是否解禁?當初發行的初版「孤本」,至今早成了古董書市的搶手貨。記者形容為「野蠻而又現代」的「深夜的旅行」,在法國人心目中地位竟超過普魯斯特的高貴心靈世界。雖然因為政治不正確而長期被低估(文學課本不選讀,高等學校入學測驗不考),瑟林終究「從煉獄走進了萬神殿」。

2 則留言:

  1. 我喜歡培根我喜歡高第我喜歡馬奎斯...........ㄚ炰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我對現代繪畫都沒有感覺耶,這樣品味會不會太保守?....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