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6月18日

高中會考哲學考題

我一直認為台灣學生需要哲學教育,這絕對對改善台灣的亂象大有幫助。

台灣的教育裡從沒教導學生「什麼是思考」。老師只會教學生背書和解題,學校上課不夠,怕你記不住,還有參考書和補習班幫你重點整理。面對複雜的問題,我們只被教導如何把它簡單化,而不是去抽絲剝繭,瞭解現象背後的原因。所以一切問題,最後結論都是藍或綠;所以大學學測的作文題目都要既抒情、又要論說的怪題目(例如:「漂流木的獨白」)。作文章沒有真情流露,就變成撒狗血;不明就理亂說,就變成人云亦云。這不就是八點檔「夜市人生」,或每晚讓藍營綠營各自發洩各自取暖永無休止的政論節目?

法國教育有許多地方也是亂七八糟,但哲學教育則是相當可取的。 讓我們來看看今年高中會考(bac)的考題為何:

科學組(S)
  • 藝術需要規則嗎?
  • 人能否決定自己的幸福?
  • 霍布斯《利維坦》選文評論
經濟社會組(ES)
  • 科學真理是否具有危險性?
  • 歷史學家的任務是否在評斷是非?
  • 涂爾幹《道德教育》選文評論
文學組(L)
  • 真理的探討可否做到公正不偏頗?
  • 展望未來是否需要遺忘過去?
  •  阿奎那《神學全集》選文評論
我們注意到,所有的題目都以「問題」的形式出現,事實上「提問」往往比「回答」更有意義。這些問題並不需要我們提供一個八股式的標準答案,而是在思考與分析的過程裡,事件的面向逐漸展開,我們也窺見人的思維的種種潛在性和可能性。

    沒有留言:

    張貼留言